朋友突然在微信上甩来一条链接:“帮我看看这个洁面仪,说是能‘从肌底排浊’,现在加入会员还能抽奖。”点开链接,蓝白色页面弹出“如新”LOGO时,我下意识按了返回键——这个被称为“直销界苹果”的品牌,总让人想起朋友圈刷屏的对比图和深夜发来的入伙邀请。
但当我真正握住那台手掌大小的洁面仪时,塑料外壳上细密的磨砂触感、启动时蜂鸣声与震动的黄金配比,都在诉说工业设计的成熟。这恰好揭示了如新产品的AB面:左手是肉眼可见的研发投入,右手是挥之不去的模式争议。
一、当美容仪成为“社交货币”
杭州宝妈陈婷的梳妆台上,如新ageLOC美容仪和三顿半咖啡罐摆在一起。每周四晚,她会架起手机直播“V脸提拉手法教学”,观看数据最好的时候,评论区同时跳动着“下颌线真的出来了”和“新到的挂耳咖啡拍1发3”。这种混搭恰如其分——当产品被嵌入真实的生活场景,直销的“推销感”被冲泡咖啡般的热气柔化了。
如新2023年财报显示,中国区活跃顾客中,25-35岁群体占比同比提升11%,她们更愿意在小红书分享“如新SPA仪 雅萌”的混搭教程。在上海美罗城体验店里,95后消费者李薇的说法颇具代表性:“我知道它和安利、康宝莱是同类,但洗脸仪上那个NASA合作开发的芯片,确实比同类产品安静。”
二、毛细血管式的商业密码
将直销模式比作“人体毛细血管”再精准不过——2019年如新“星火计划”实施后,一个市级代理商发展10个“创星者”,每个创星者再拓展5个社区服务点,这种裂变让某三线城市单月业绩暴涨300%。郑州代理商王璐的日常工作包括:早上在社区菜鸟驿站张贴“免费皮肤检测”海报,中午给老顾客送修好的美容仪,晚上在业主群发抗衰知识问答红包。
这种“日活运营”带来惊人复购率。如新ageLOC抗衰系列用户年均复购4.2次,高于行业均值1.8倍。但硬币的另一面是:某维权平台上关于“退货保证金难退”的投诉中,68%涉及发展下级代理的纠纷。
三、藏在成分表里的科技叙事
拧开如新拳头产品ageLOC焕新颜精华,需要先撕开印着“生物自适应技术”的镭射封条。这个源自其母公司收购LifeGen抗衰实验室的概念,具体表现为从20万种植物中筛选出能激活长寿基因的成分配方。虽然丁香医生等平台指出“基因抗衰尚无定论”,但“科学故事”确实降低了沟通成本——当消费者转动磁吸瓶盖听到“咔嗒”声时,潜意识已将机械精密感等同于科技含量。
对比某头部主播直播间数据发现,如新产品在“成分党”群体中的转化率比同类高23%。其秘密在于专利术语的通俗化改造:将“烟酰胺 熊果苷”组合命名为“光感CP”,给胶原蛋白肽添加“分子量<500道尔顿”的数字化标签,这种“科技平权”策略,让沈阳服装店主刘芳这样的非专业消费者,也能在推荐时流利说出“清除自由基”“调节细胞自噬”。
四、游走在钢丝上的信任经济
在北京某写字楼里,如新“创星者”赵敏的办公桌上摆着两台天平。左边托盘放着产品检测报告、专利证书复印件,右边是打印好的《禁止囤货承诺书》——这个细节暗合了直销行业的根本矛盾:当销售网络呈金字塔式扩张,底层的生存压力可能扭曲产品价值。
2022年如新推出“云购30天无理由退换”,试图用互联网打法重建信任,但实际操作中,开封过的美容仪头、用掉1/3的精华液往往被拒收。这种割裂在社交媒体发酵出两个平行世界:抖音话题#如新真实测评#播放量破亿,而#如新维权群#里正滚动着新入群者的身份证打码截图。
按下朋友寄来的洁面仪开关时,蓝光在掌心亮起又熄灭。或许正如其ageLOC技术宣称的“细胞级焕新”,直销模式同样面临代谢重生:当产品力足够穿透偏见,当制度设计能平衡各方利益,那些曾被妖魔化的“人脉变现”,或许真能进化成可持续的“社交商业”。只是在这个过程中,每个参与者都需要回答哈姆雷特之问:你推销的究竟是解决方案,还是财富幻觉?
(某款ageLOC美容仪说明书第17页,用加粗字体印着警示语:“本产品不能替代医疗美容”。这个标注,或许也该出现在所有事业说明会的PPT首页。)